2025-07-20 01:52来源:本站
1951年?英国铁路工人(摘录和概述)
某大人物贝尔写道:“国有化并没有产生什么奇迹。……也许,最令人震惊的一点是工人对国有化工厂的冷漠以及他们对于去做‘拥有’工厂之类事情的不情愿。当国有化董事会发布年度报告的时候,英国铁路工人和英国煤炭工人对此并没有赞美。”
看看英国的铁路是怎么国有化的,就不难明白工人为什么“不情愿”、“没有赞美”。工人继续为奴、毫无民主权利、工资还不如其他行业高……真正令人震惊的是这位贝尔会觉得工人的反应“令人震惊”,他居然认为国有化必然意味着“工人‘拥有’工厂”……
中外学者都爱畅谈国企“通病”:冗员过多啦,效率低下啦,同时就像回避瘟疫一样避免谈到:原因无非是因为工人仍旧当牛做马,而统治着工厂的是一帮寄生虫……
来源:汤姆?唐斯《英国铁路工人在前进》(《世界工会运动》中文版,1951年第13期)
此文只查到后面部分,前面不知漏了多少页。讲的是1951年铁路工人的斗争。大概经过是:
劳资达不成协议。加工资的要求,由各工会分别申请。(火车售票员工会要求加薪7.5%,全国铁路工人工会要求加10%,火车司机联合会要求加15%。)大伙“据理力争”:工人生活水平有多差,工资比其它部门也低太多;再不加工资,就招不到人,会导致危机,对企业也不利啊。很文明,很诚恳,也很“换位思考”了。铁路管理局一句话:只加2.5%,其余免谈。“招不到人”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工人分摊一下、都多干一点就行了。资方还请某铁路工会的前领导人来代表资方发言……
“雇主这样轻蔑地对待这些工会,是从未有过的。即使铁路企业还是由私人经营时也不曾有过。他们又偏偏选派爱伦先生——铁路工会之一的前任总书记——做国营铁路管理局的发言人,使情况更为恶化。”
罢工吗?政府有个“1305号法令”,说要先把劳资争执事项通报劳工部长,由他来敦促双方坐下来谈;再谈不拢,就仲裁(一裁终局)。
工人领袖们找了劳工部长,表示:工人火大,决不允许搞仲裁。没办法。劳工部长组织了一个“调查庭”,其判决是“建议性的”。5个委员中,2个是工会里的人物,而且都是支持“冻结工资”的右派。但这也迷惑住了大部分(“一向习于传统的‘和解’和‘妥协’的”、“一直最忠心地拥护政府的”、“一向被看作较为消极的”)铁路工人:“我们先不要动,等法庭判决出来再说吧”。
2月初,判决出来了,全是老板说过的那些话。“它用最逼人和最傲慢的语言着重地指出:只有工会同意剧烈减低一切劳动条件,才能允许对上层分子[吴注:即地位和工资本来就比较高些的工人。]增加那么一点可怜的工资。”
斗争开始从地方向全国蔓延。“国内有些地方发生了罢工。另一些地方,支会和区会开始布置,使工人成千成万地参加停工和‘按规工作’运动”。同时,“铁路管理局、政府和工会之间日以继夜地举行谈判,几乎连续达两星期之久。……劳工大臣要求工会强迫会员在谈判期间恢复正常工作”(即“劳资谈判期间不得罢工”的惯伎)。首相召开内阁紧急会议。最后同意加薪7.5%——工会所提的最低要求。
总罢工中止了。铁路管理局和政府在让步之余,“极力准备,想借提高劳动强度和合理化”从工人身上把损失捞回来。报纸大张旗鼓地宣传铁路工人“工作不力”,浪费,不尽心尽职。工人领袖签了加薪协议的同时,政府又让他们签另一份协议,要他们“保证支持他们发动铁路企业中的‘节约’运动”。
几年来,工会的无能、跟政府老板穿一条裤的结果,是工会会员人数大减,铁路工会亦然。这次斗争后的几个星期里,成千上万工人又涌入工会了。工人的信心上涨,“虽然协议已经签字决定,而工资一向低于其他部分的铁路货运工人又对雇主们提出最后通牒,结果又增加了工资。”
铁路上的三个工会,向来彼此相互敌对,彼此孤立。斗争中,“在许多车站和区里,成立了联合委员会”。
“工党领袖们掌握政权之前,总是宣称铁路企业收归国有后首先要负责的就是工人的工资和生活条件。最近的发展明显地表现出情形完全相反。工党政府现任外相莫里逊公开地说‘以前的股票持有人’目前在企业国营之下,生活比以前过得更好了。铁路企业的首先负责的是每年约三千万英磅的费用,作为前股票持有人的赔偿金。”
“使事情更糟的是:铁路企业里全部重要职位仍旧掌握在私营时那批主管人的手里。任用私人的风气日盛。监理的职位增加了两三倍,因人设事地用来安插高级官员的亲戚和仆从。”
“铁路企业变成了一头喂养一大群前股票持有人、官僚和官员的大乳牛,铁路工人的情况却按比例每况愈下了。”
“许多支会和区委员会以及工会刊物都表示了铁路工人最普遍一致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取消赔偿金的负担和‘清洗’这批官员。”
[图(素描)]铁路搬运工人要作各种各样的工作,这是伦敦潘克拉斯火车站的一个搬运工人用小车推着两个残废老太太和他们的行李。
[图(素描)]火车司机要有熟练的技术,工作时间长而且不正常,并且还要长期离开家庭。这位司机因为工资太低,就参加了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并且决心要取得胜利。
[注]“按规工作”就是严格执行完成一件任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根据法定的安全条例拟订出来的,好使在发生伤亡事故时,资本家可以不负责任。为了要使工作迅速做完,往往并不充分执行这些规则。因此工人们充分地执行这些规则,就是实行磨洋工式的罢工。
斗争中的英国铁路工人(1962年)
1、当时铁路业包括了地铁。尤其在大城市,地铁停运影响重大(首都几百万工人只能呆在家里),间接起到“强制总罢工”作用。
2、政府为了省钱,票价和运费订得比同类国家高,而且涨了又涨(这加剧了运输量向公路转移),同时大搞“合理化改革”,把“客少货少不赚钱”的线路拆统统拆除。但越是“客少货少”的地区,就越是不发达的穷地方,工人失业后找工作就越困难(预计3年内裁员约2万,最终削减15万工人)。这种强拆法,也意味着穷地方的“脱贫”条件更恶劣了。同时,政府又大手大脚不惜钱,慷慨地把“本来可以在国营工厂制造的车辆机件却又以利润很厚的合同分给私营企业去办了”。
3、这些决定就是命令,不容商量。从工人(工会)提出的要求来看,没有阻止,大概也阻止不了(此后一直拆到70年代),只能要求“在安排好工人的转业之前,不得关闭工厂”(铁路车间)。强拆行动从1963年持续到1970年代。
斗争中的英国铁路工人
麦克温尼